
SONY系統一直以來其實在機身圖形處理上處理的不是很令人滿意,尤其是去年所推出的DSLT
24MP APS-C的a65/a77在高ISO處理上更是吃足苦頭。這麼大又密集的高像素在低ISO或是佈燈拍攝
的當下,細節及動態寬容表現仍舊敵不過高感光度猛爆雜訊的現實大缺點。
在部分場合.拍攝法限制了無法以低ISO,上腳架或使用閃燈,在這真的萬不得以必須拉高感光度求有拍攝到畫面為優先的作法,
其事後的後製也是令人喪氣..在預算充足的用戶方面,就往上升級到FF的a99作為高ISO的救贖,但沒太多預算的用戶
要碼就是棄24MP投向低像素的a57或是直接跳系統,或是乾脆原機苦撐著使用,在ISO的調整上就得更格外的謹慎...
1.本SDF論壇之立場在支持智慧財產權精神下,文中所使用到的 Photoshop CS6,Lightroom, PhotoAcute Studio 三套影像處理軟體
皆為市面上之需付費取得版權的應用軟體,請各位族友勿於網路上公開散播分享以及用任何方式取得其本文內非法未授權的任何相關應用程式。
2.數位暗房影像處理依個人立場不同解讀不一,若您對於以任何形式作照片修改重製是有違您個人對於拍攝照片作品的理念,
您可以按上一頁離開,不強求您必須要接受任何與您理念不合的後製資訊但也別強迫別人接受您的認知。其實要在高感光設定下獲得畫質細節的平衡點不是沒有,只是除了以往以抹躁的方式外,也可以參考SONY近兩年來
DSLT系統實裝的高ISO多框降噪來處理,只是這內建的功能不是很全面性,而且侷限了只能使用JPG格式,機身對直出
的照片也有一定等級的壓縮破壞,不如改以自己手動操作這種以堆疊方式降噪。
以下為令人最詬病的a77 高ISO拍攝的範例照片,以LR基本處理噪點,以及PhotoAcute Studio這套應用軟體堆疊降噪的比較。
ISO 6400 ,特意以微光再減曝拍攝的實際照片:
LR

PhotoAcute Studio 堆疊降噪(20張不同檔案拍攝疊合)

Photoshop CS6 堆疊降噪(20張不同檔案拍攝疊合)

以上可看出,LR降噪不抹的效果還是有限,但以堆疊方式降噪獲得的成像,既不抹也明顯的壓低了躁點顆粒,
而且細節保留方面也不錯。
再來是小弟在處理高ISO照片的程序,這系列測試照在當下必須以短時間高速連拍優先模式取得照片範例,這鳥點相信有去過的人都知道,
ISO1600往往還是無法達到高速快門能完全定住被攝物...
而照片都是僅以ISO1600拍攝,當天天候極差,會因為比較低速的快門,500mm的長焦+快門廉微震放大影響到細節;
前面的照片因屬完全靜態,所以能獲得比較佳的效果,僅供各位參考:
1.首先在現場萬不得以只能以高ISO設定拍攝的時候,在取景構圖接近相同的條件就來給它24張照片作為
事後演算降噪的素材。
2.先進LR調整基本選項,小弟建議直接把色彩雜訊拿掉,然後同步套用這24張圖然後出圖

各位可以看到其實這24張圖多少都有變化。
3.進PhotoAcute Studio 載入所有圖層

4.處理前的一些設定,這範例以預設模式處理,其實在這可以看到設定是以堆疊的第一張圖為主圖,後面的圖就是拿來演算而已

5.讓軟體開始跑吧,跑程序的時間依據圖檔類型,圖檔像素大小及PC處理能力有異。

6.跑完的結果預覽,右邊為疊圖前,左邊為疊圖後

7.放大預覽

8.存檔。若是JPG要記得右下角以100%最高品質儲存

9.這玩意兒還可以載入SONY的RAW檔,TIFF檔來處理,不像機身只能JPG處理,當然....只要您自認家裡的PC夠力...

接下來是以Photoshop CS6的堆疊方式來降噪
1.檔案>指令碼>>將檔案載入堆疊

*.在這裡選取主圖的小技巧,是先選擇一張(你要的主圖)載入,再選擇第二次載入後面其它只負責演算的圖。
2.

3.

4.處理中...空檔時間想泡咖啡大便抽菸的可以作你去忙..

5.

再選擇"圖層">>"智慧型物件">>"堆疊模式">>"平均值" 完成後另存新檔
而Photoshop CS6 和 PhotoAcute Studio 兩套軟體同樣用24張圖堆疊
降噪後的比較如下,另有IDC解原檔以及LR基本降噪範例 :
PhotoAcute Studio

Photoshop CS6

這就是IDC解圖的原始面貌

LR不抹只拿掉色彩雜訊

以往總有人會認為多框疊圖僅限於靜態影像,其實PhotoAcute Studio 和 Photoshop CS6 兩套軟體
在堆疊工作時只要取景構圖位移程度不要太離譜都可以疊的成。(就算有失焦也無所謂,主圖只要正確準焦即可)
遇到動態題材時,獲得照片的前製手段就要以最高速的過片方式,於短時間內的拍攝間隔獲得的照片位移差異也會比較小,這點在a77的高速過片模式就確實有比較佳的優勢。

這一系列的舊圖當時留的不多,僅疊6張而已,
照片還完全沒作先期處理就直接丟進軟體了
疊圖前

疊圖後

看你要以哪張圖為主圖去演算而已
疊圖的照片數小弟心得是以六張就會有明顯的效果,要再有比較好的成像就疊到20張,但是過了30張後也沒特別明顯的好。
當然,這是萬不得以必須要以高ISO拍攝的後製處理方法,可不是鼓勵大家肆無忌憚的隨時都拉到ISO6400狂拍。
能符合當下的正確測光,在手持,或是能定格住運動物體的安全快門需求就好,相對的在後製時會更好處理獲得更好的作品。